收藏本站
我的资料
   
查看手机网站
其他账号登录: 注册 登录
繁星中文
拍窗科技公司旗下网站

玩作文绝招“做加法”训练教学实录

5685
发表时间:2023-03-03 09:42作者:黄继森(四川蓬溪)来源:繁星读文

【导读提示】

有没有办法让小学生不怕作文甚至爱上作文?采用“做加法”的方法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对话描写训练,完全可以帮助“带着哭声”的学生“绽放笑脸”。

“做加法”,正是我这些年来教给小学生的作文绝招,也是我的作文教学“绝招”,过去曾在一些博客文章中提到过,但并未作系统介绍,今以课堂实录的方式予以分享,该实录并非预设的效果,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,而是真实的课堂教学记录。

个人尝试,供感兴趣的老师和家长参考。家长使用可将情节改为催孩子吃饭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.以创新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,帮助学生爱上作文。

2.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愉悦和轻松,树立能写好作文的信心。

3.掌握把对话描写写具体的特殊方法,为四下、五下细节描写训练打基础

【教学策略】

1.“提茶壶,倒出白开水;好厨师,烧来三鲜汤”这一趣联激发兴趣。

2.采用“做加法”的教学形式,不断增加“加数”,最终总结出趣味作文公式。

3.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,现场感受、体验生活,在记录生活中尝试运用“做加法”。

【教学对象】

1.可用于三四年级,也适合用于五六年级写作基础较差的班级。

2.可用于家庭教育、校外培训,尤以作第一课效果最佳。

教学时间

课时

【教学实录】


第一环节:激趣导入

师:我一走进教室就有一个发现。你们猜一猜:老师发现了什么?大胆地猜

生:你可能发现有人没做好课前准备。

师:有吗?(扫视)还真有,不过这是你提醒我后才发现的。

生:你可能发现有人不高兴。

师:为什么不高兴?

生:因为这节课是作文,有人怕写作文。

师:那就不写作文,不怕了吧?(生笑)这样吧,咱们这节课学做加法。(生惊讶)【板书:做加法】


【解读】

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:“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,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,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。”确实,好的开课是课堂成功的一半。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用充满哀怨的音乐渲染气氛,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陈述,营造出西蒙死的凄凉的氛围,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。因为语文课堂只有激起学生的情感因素,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。在导入环节中学生的情感能得以启动并保持,就会形成“情感动力”,它能推动学生主动地走进课文,也为学习课文,理解内容,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。

上面的教学片段,只是我其中一次导入情景,要根据课堂生成灵活引出“做加法”。此外,老师作文课上要教“做加法”,学生必然很诧异,这又是心理活动描写训练的题材。


第二环节:创设情境

师:(板书完“做加法”即刻转身,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一学生,严厉地喊)张宇(班里最守纪律的学生或此刻不守纪律的学生均可),站起来!(全班生惊讶,部分学生害怕状。老师走到被叫名字的学生面前,抚摸他的头,亲切地说)坐下吧。

师:(向全班发问)你们刚才听见了什么?

生:我听见你喊张宇站起来。

师:(板书:黄老师说:“张宇,站起来。”)数数,多少个字?要算上标点符号。

生:12个字。

师:这个句子有味道吗?

生:没味道。

师:确实没味道,犹如白开水(板书:白开水)。你们作文中写过类似的句子吗?

生:写过。

师:很多同学写不好作文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中跟白开水一样的句子太多。今天,我要教给你们的绝招就是把“白开水”变成“三鲜汤”(板书“三鲜汤”,再加一个“变”,呈现完整课题:白开水变三鲜汤)


【解读】

作文生活化,生活作文化。创设这一特殊情境,让枯燥乏味的“作文课堂”变成真实的生活场景,学生就一直参与着,体验着。那么接下来的训练就不再是训练了,而是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。这种训练模式应该成为二年级写话训练的主要手段,也可以是三四年级习作训练的常用手段。


第三环节:“厨艺”展示

师:(指板书)谁来读读引号里的话?

生:张宇,站起来。

师:我是这语气吗?(老师以陈述语气读一遍句子)谁发现问题了吗?

生:句号应该改为感叹号。

师:为什么这么肯定?

生:您喊张宇站起来时声音很大。

师:(用修改符号将句号改为感叹号)既然我声音很大,语气很重,那么“黄老师说”就不能只用个“说”字,必须得改改了。咱们不是说学做加法吗,就加语气吧。【板书:一、加语气】

师:“黄老师严厉地说”。

师:的确严厉,但用“严厉”这个词也看不出多严厉呀,张宇,站起来!听听,加语气。

生:黄老师厉声喝道。【板书:厉声喝道】

师:好一个“厉声喝道”!这就让人感受到了严厉,妙!

生:还可以改为“黄老师大吼一声”。【板书:大吼一声】

师:(笑)我是大吼的吗?

生:(笑)是!

师:那好,实事求是(用修改符号修改板书为“黄老师大吼一声”),一起读,注意语气。

生:黄老师大吼一声:“张宇,站起来!”

师:有点味道了,但是,我喊张宇站起来,跟之前说的话比,语气的变化没体现出来。

生:黄老师提高嗓门,大吼一声:“张宇,站起来!”

师:听出来了吗,他加了什么?

生:提高嗓门。

师:板书:提高嗓门】对啊!瞧这语气,嗓门高,音量大。连起来,再读。

生:(齐)黄老师提高嗓门,大吼一声:“张宇,站起来!”

师:加了语气,相当于加了点盐,不再是白开水了,至少有点咸味了。记录下来吧。先居中写下课题。再分自然段写“一、加语气”。写下刚才这个句子吧,也要分自然段写。)

师:做加法变出三鲜汤,咱们还可以连加。想想:还有什么加数?

生:加神态。

师:那就依你的,就加神态吧。

生:黄老师板着脸。

师:(板着脸说)我是“板着脸”吗?

生:(笑,一起高声)是!

师:行行行,但别都用“板着脸”,还可以用别的语言吗?

生:黄老师脸一沉。

师:自选一个,加到句子中去吧。

生:黄老师板着脸,提高嗓门,大吼一声:“张宇,站起来!”

师:这就不只有咸味了,还有点香味了。快记录下来吧。格式呢?……分自然段写“二、加神态”……再记录下完整的句子。

师:不过,还有更重要的“加数”没加上呢。

生:加动作。

师:【板书:加动作】说来听听。

生:黄老师一拍桌子。

师:动作倒是加上了,我拍桌子了吗?

生:没有。

师:那就不真实了。加真实的吧。

生:黄老师转过身,板着脸,提高嗓门,大吼一声:“张宇,站起来!”

师:(表演转过身)张宇,站起来!只有这一个动作吗?回忆一下老师的表演。

生:黄老师转过身,一手叉腰,一手指着他,提高嗓门,大吼一声:“张宇,站起来!”

师:谁能把她说的内容表演出来?(抽生表演),一起说出来吧。

生:黄老师转过身,一手叉腰,一手指着他,板着脸,提高嗓门,大吼一声:“张宇,站起来!”

师:这一次的加数是什么?

生:动作。

师:你看,多了第三个加数,咱们这三鲜汤味道怎么样?

生:味道好极了。

师:这么容易满足啊?快记录下来吧。注意格式:三、加动作,再记录“三鲜汤”句子。

师:不过,还没到好极了的程度呢!充其量算是加了盐,加了葱花,加了蔬菜,素三鲜呀,菜汤而已。(生笑)再加点荤菜吧。想想,还能有什么加数?

生:(众生无答)

师:看看板书(指着“张宇,站起来”和“加语气”),这些是听到的,(指着“加动作”“加神态”)这些是看到的,当时……

生:还可以加想到的!

师:真聪明!想到的,也就是——

生:心理活动。

师:等什么?加吧。

生:我当时心里一惊,心想:怎么啦?张宇是不是违反纪律了?

师:加得好!你当时既有疑惑,又有担心。给你评三级厨师。

生:黄老师正在黑板上写字,并没有看下面啊,他怎么知道张宇违反纪律?难道他后脑勺长了眼睛?

师:不排除这种可能,以后小心点。(生笑)二级厨师。

生:不对。张宇就坐在我旁边,聚精会神地听着,没犯事啊?黄老师怎么叫他站起来?我越想越不明白,弄得我一头雾水。

师:这段话精彩,把自己的内心想法真实地说出来了。你可以评上一级厨师了。你还想说呀?请吧。

生:天啦,这个老师也太吓人了吧。看来,以后上他的课,我得小心小心再小心,千万别撞在他枪口上了,否则,就没好果子吃了!

师:妙不可言!凭你这心理活动描写,级别更高,可以评特级厨师了。不过,听了你这番话,我心里也十分紧张:看来,以后上作文课,我得小心小心再小心,千万别吓着孩子们了,否则,他们不喜欢我,我就当不成老师了!(生大笑)

师:还等什么呢?做笔记呀!注意格式:四、加心理活动。你们刚才的反应都不一样,要记录自己的真实想法。

(独立进行片段写作;小组交流;集体分享)


【解读】

这是教学核心环节。

描写人物对话,不少学生只是用“某某说”,或加上“某某高兴地说”“某某生气地说”,不生动,不具体,人物形象不鲜活。采用“做加法”这一策略,可以形象、直观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,学生被笔下的妙语佳句美得自豪,美得得意。


第四环节:总结升华(一)

师:看看你们笔下的文字吧: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,互相品尝各自不同口味的三鲜汤。

师:(组织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欣赏精彩片段23则)天啦,分享你们笔下的心理活动,妙语佳句惊得我目瞪口呆,美得我心花怒放。有的句子连我都写不出来,你们是怎么写出来的呀?看来,你们烧的三鲜汤可以出锅了。数一数,多少字。(生汇报字数后)“黄老师说:张宇,站起来”这个犹如白开水的句子,真的烧成美味可口的三鲜汤了。齐读。

生:提茶壶,倒出白开水;好厨师,烧来三鲜汤。

师:怎样才能把“白开水”变成“三鲜汤”呢?(根据学生回答抓关键词板书,以下板书具有灵活性)

生:要写出自己的感情。(师板书“有情”)

生:要把看到的,想到的,听到的写精彩。(师板书“有心”)

生:要写出味。(师板书“有味”)

生:心要细,不放过标点符号。(师板书“心细”)

师:这些办法可不是我教的,都是你们自己总结出来的,写作有难吗?不难呀,就这么简单!


【解读】

这是针对教学目标1和2的总结。我在《作文教学36计》中将这样的教学策略归纳为“火上浇油”,是小学作文指导课必不可少的环节。只有在心理上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震撼,每一次习作教学才会深入学生的心。

“火上浇油”的核心是“心理战”,策略很多。在竹林桥小学执教习作《思念》,我是这样“浇油”的——

那份思念代表的正是你的爱,心中一旦有了爱,你写的时候就会觉得有写不完的话,“唰唰唰——”,很快就能写出一篇好作文。看着自己写出了好作文,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唱:“喜唰唰——喜唰唰——”(全场笑)。有信心写好今天的作文的同学请举手!(学生齐刷刷地举手手,胳膊肘重重地击在课桌上)好啊,大家齐刷刷地举起了自信的手,我的心里真是喜唰唰啊!


第五环节:总结升华(二)

师: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描写对话的时候怎样烧“三鲜汤”,其实可以总结一个作文公式。试试看。

生:(如若出了下面的公式,需要借助板书或小组展开必要的讨论)三鲜汤 = 对话 + 语气 + 动作 + 神态 + 心理活动。

师:喜欢吗?

生:喜欢。

师:为什么?

生:这个公式很神奇,我把12个字的“白开水”变成了164个字的“三鲜汤”。

生:我变成了215个字。

师:厉害了,我的厨师们!我都糊涂了,这究竟是上的什么课?

生:数学课,我学会了“做加法”的公式。

生:是厨师培训课。

生:我觉得还是作文课。

师:为啥?

生:因为你一直都在教我们写作文的方法。


【解读】

这是针对教学目标3的总结。教学中,四、五两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可能有变,要根据课堂生成灵活处理。


第六环节:拓展练习

师:那你们会不会用这公式做加法了呢?

生:会。

师:口说无凭。我要出题考考大家,敢应战吗?

生:敢!

师:(师表演:伸出右手,指着一名学生,摇头,叹气,说:“唉,我太失望了!”)你们看见了什么?听到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(板书:黄老师说:“唉,我太失望了。”)做加法吧厨师们,我想品尝你们烧的三鲜汤!

(生写。交流分享。略)

师:三鲜汤味美,全靠厨艺真。两个白开水,两锅三鲜汤!徒儿们,恭喜你们,可以出师了!齐读作文公式——

生:三鲜汤 = 对话 + 语气 + 动作 + 神态 + 心理活动。

师:下课。


【解读】

“做加法”当然不只是适用于对话描写,小学写人记事、写景状物的习作中都可以用上,我将在随后的一些博文中专门介绍。




【编辑:杨军,审稿:阑石】

本网站是免费的文学分享交流网站,所收录的作品、图片等资料均来自用户投稿
如上传内容侵害您的权益,请告知我们,一经核实,立即删除,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